close

原定於與國教院協作的共識營(2017/9/8)中分享的心得,因故沒機會說明,在此露個臉,

整個內容主要是2017年7月底參加IBSE法國動手做工作坊的心得與教學轉化的歷程

一直認為好的老師不是只會帶活動,或將"新的""有趣的"活動帶入課堂給學生就好了,

當然如果能做到上述內容,在現在的教育體制內已經算是水準上的老師了!

但活動背後的意義呢?學生的主動性呢?是體驗還是學習?

今年暑假的IBSE工作坊讓我開了另一扇窗,原來情境(引起動機)是這麼的重要或說是功能強大!

好的情境,讓學生可以從真實情境中尋找到自我想探索的問題,進而連結理論與生活;

好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經歷互相協調的歷程,要fight還是find;

好的情境,讓學生有想要解決問題慾望,進而像個科學家一樣自己動腦動手解決問題;

學習要有動力,花俏的活動只是暫時吸引學生的目光,活動結束學習就停止了

活動的豐富性、實驗的各式技巧是老師的基本功,如何帶給學生不斷學習的動力,

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到教室,再帶著新問題離開教室,這是目前我的挑戰,
http://prezi.com/4oowpiszbcfh/?utm_campaign=share&utm_medium=cop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tur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