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學記錄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國小高年級天氣單元教學之後記     20181009

(上課日1070925)各組可用資料包含:課本、網路下載的資料3篇,平板1台及自由借閱的氣象相關書籍,學生利用以上資料試圖回答自己的提問,並彙整記錄在小海報上。

DSC_9659.JPG

 

DSC_9662.JPG

文章標籤

natur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小高年級天氣單元教學之後記     20180919

教學流程:

1.KWL策略:

  • (K)對於颱風你知道什麼?個人筆記紀錄後,小組口頭分享。
  • 九星連珠照片展示。
  • (W)關於颱風你還想知道什麼?每人寫下2~3個問題,小組討論提出2個問題,書寫在黑板上。
  • 老師協助確認題目主旨,並讓6組盡量符合自己的題目自己研究且不重複的原則。

1537241568907.jpg

教學引導天氣圖.jpg

natur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小高年級天氣單元教學之後記     20180917

教學流程:

  • 前後兩小組(相同的天氣圖)共同推派一位同學將兩組的共識向全班報告。(若無法達成共識,維持兩小組分別報告)
  • 學生上台報告,台下觀眾聆聽後發問
  • 想一想,寫一寫,為什麼天氣預報常常不準?

這裡主要希望讓學生能停頓思考一下,雖然我們可以測得許多資訊,可是天氣仍然是瞬息萬變。而這變的原因來自哪裡呢?或許小朋友還沒能想到太陽,但在此留個伏筆,等到水的循環時就能引進能量的關係了。

「利用文本找資料解讀符號,並推論天氣狀況」這種學習的方式,學生大多是第一次練習,課文內容較雜亂,學生在翻閱時常常沒有耐心看完,抑或找到一個相關性的資料就不再找二個,因此,今天巡桌時都要不時提醒學生翻課本,推論天氣狀況,6節課下來,喉嚨都快啞了。之後,若要使用課文當文本

應該要先讓學生讀過一遍,抑或直接引導一下課文重點(今天只講範圍),抑或另外整理主題性較強的文本,應該就能減少許多學生在有限時間下找不到的資訊的狀況。

文章標籤

natur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小高年級天氣單元教學之後記     20180914

教學流程:

1.當現有資訊不足無法判斷時,我們需要蒐集更多資料進行判斷。

   包含氣壓、氣溫、風向等,但氣壓跟下雨有關嗎?

2.直接闡述氣壓與風的關係。

文章標籤

natur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小高年級天氣單元教學之後記     20180912

課程流程

1.思考如何從人造雲變成人造雨,可以怎麼做?(思考、討論、紀錄、發表)-引入科學家的腦袋實驗

2.帶著問題看影片-預測影片中過一兩個小時後會不會下雨?寫下判斷依據。

文章標籤

natur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小高年級天氣單元教學之後記     20180910

今天上課前又修改了昨天順的流程,主要就是紀錄單的運用,從昨晚設計好後心中一直不踏實,覺得那份單子太硬了(但就知識面而言很美很對稱),今天到校趕緊跟學校同事談談,最後還是放棄不用了。

同事提供的想法:

1.雲的觀察屬中年級課程,在這裡不應再花太多時間記錄。

2.學生連結人造雲和大自然中的雲,最大的困難點在於高空溫度這件事,所以需要另外補充"高度每上升100公尺,溫度下降0.6度"這件事。

文章標籤

natur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小高年級天氣單元教學備課     20180909  

剛過星期四,學生在尚未進行文本閱讀前直接進入實驗室製作人造雲,根據學生書寫的內容發現學生無法連結知識(我高估了學生對知識的熟悉度)。在配合敏而教授提醒應讓學生練習比對資訊形成問題,及雲是什麼不需要探究等部分,重新順了一次流程:

  1. 各組針對今天會下雨嗎的預測紀錄,互相比對討論後提出最相關的因素
  2. 先處理雲和下雨的相關性
  3. 影片欣賞-雲的起落?紀錄大自然中雲的特色
  4. 閱讀課文文本,回答雲是什麼組成?雲是怎麼形成?
  5. 進行結構式探究實驗-人造雲
  6. 人造雲觀察紀錄
  7. 兩兩討論紀錄大自然中的雲和人造雲的相同或相異處。

順完流程後,心中對於同時產出的紀錄單有些擔憂,因紀錄單內容有些屬知識性的回答,且擔心表格僵化了學生思考,然而互相比對式的紀錄單似乎能清楚的釐清學生的觀念,且希望學生能藉由文本、影片、實驗三者順利將知識連結,這樣的紀錄單究竟好還是不好呢?


natur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小高年級天氣單元教學之後記     20180906 大崙國小

課程內容:

第一節:說說天氣—戶外觀察記錄(今天天氣如何?)—從觀察記錄中回答今天會下雨嗎?

第二節:投影每位學生的觀察紀錄,全班對話,討論,形成共識

  • 兩班的觀察紀錄其內容項度其實是差不多的,我一開始感覺寫的比較優秀的班級,其實應該說是呈現方式比較漂亮或有特色,而非內容比較充實。
  • 對於學生的觀察筆記,老師應用欣賞的角度觀看,再提出觀察主題前,心中要有一觀看的標準(例如精確地描述、有用證據說話嗎?),可以有很多標準,但要在學生寫作前就先擬定好,甚至在欣賞學生筆記時,放在旁邊逐一檢核。這一點對我幫助實在很大,因為自己在看筆記時,常猶豫要回應什麼?導致標準不一,同樣的東西,有些有回應,有些卻無回應。學生筆記如何評分也是一大難題。老師說不要評分,不是評量,不用打勾。我還在摸索,可以不評分,但如何維持學生書寫的動機或樂趣,雖然說評分不會加強趣味,但不評分擔心有些學生就不寫了。
  • 這個活動,其實有一個中心想法,就是要挖出學生對天氣的舊經驗及學過的知識(連結舊經驗)。但在說明時常流於老師問了甚麼?學生說了甚麼?夥伴提到很想打破一種慣例,想要以學生為主題的呈現方式,而非老師問學生答,或是老師引導什麼學生接著做甚麼。忽然,覺得在討論時這一點真的被忽略了,所以關注的點也很容易失焦。
  • 第二節,原先設定在最後將學生所提出判斷是否下雨的關鍵點引導到雲這件事(形成共識),然而老師今天提出是否會下雨這件事應該讓學生自行整理、蒐集出大家用最多的線索,而形成探究問題。學生需要練習比對、整理,而我很快速、很省事的跳過了這個部分,當時心中還很開心找到共識,順利引導到下一個我想要學生討論的重點,殊不知又犯了老毛病。

 

文章標籤

natur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12/5自然說課

活動名稱:種子的旅行

  1. 本次課程為配合社群目標,將校園內的植物帶入正式課程中
  2. 文化校園植物美不勝收,實在不想捨棄任何一種植物,又因課程以探究式教學為主,學生需要更多時間進行討論,所以課程時間設定為兩節課
  3. 觀課時間為本課程的第一節課,主要活動為學生藉由實際的植物果實,配合提醒小卡,各組自行探究的部分。
  4. 觀課重點在於學生能否藉由提供的物品自行探究得到答案
  5. 這次的課程是我比較不擅長的生物領域,如果以教學觀摩的角度來看,不是一場精彩的表演,但若以學生學習的角度,或許可以看到一些東西~~明天(12/6第一節)有空來觀課的夥伴,再麻煩大家了!

 


文章標籤

natur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年五年級課程總是有動物的介紹,內容包含動物的求偶、生殖、覓食、避敵等內容,今年5月中適逢聽了一場有關科學閱讀的研習,科學閱讀一直是這幾年我國自然教育的發展重心,對於這個議題自己也很有興趣,但直接與課程結合一直沒有落實,藉由此次研習吸收了先進的經驗回到學校將研習的收穫與自己的教學原則做了個整理,發展了另一套教學流程:

一、準備全班每人一種動物的基本介紹資料(約2~4頁的內容),來源可以是百科全書、動物圖鑑或網路資料,不需特別整理,直接影印或列印原始資料即可。(教學技巧:選取動物時可先將課本內提到的所有動物先列出,再補列一些有趣或有爭議性的動物,例如鴨嘴獸、鯊魚等)

DSC_4256.jpg

二、課堂逐一唱動物名,讓學生按自己興趣選擇(雖然動物已定,但還是可以給學生一點點自由~),拿到自己喜歡的動物後,各自靜心閱讀,並畫出有興趣或覺得很重要的地方

三、按照課本主題(認識動物的求偶、生殖、育幼、覓食、避敵)要求學生於閱讀時找出答案,若老師提供的資料沒有敘明,就要自行回家上網搜尋資料或至圖書館查閱。(生殖方式卵生或胎生的區別可先說明,提供學生判斷的方式)

文章標籤

natur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考題範圍:星座與水溶液的酸鹼性(不包含水溶液導電性)

按照學習概念分為八大主題,星座配分66分;水溶液配分34分

題組 學習重點 方式 配分

1.星星的方位和仰角

2.視星等與亮度關係

3.星星顏色與溫度關係

文章標籤

natur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經了兩個整天的奮戰,這次的自然科期考考卷終於孵出來了~

        這幾年考卷的產出時間越來越長,一來是這兩三年額外幫出版社寫些東西,寫多了靈感也多了,對於出題的掌握與要求也更高了,另外,則是自己的一個信念,既然無法改變考試至上的觀念,那就讓考試領導教學吧!

       因此,一張100分的考卷,每答2分為基準,50個題目,配合單元的概念,培養的能力,一字一句字字斟酌,每出完一張考卷死了好多腦細胞。其實出這樣的考卷是份相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為考題絕對不能是死記就可以得高分的記憶題,也不能是學生寫到會背的考卷(安親班)題型。要跨越這兩個門檻,首先題目一定要自己出,破除是非、選擇題型的出法,以概念為主的題組題出題。再來,題目的認知能力要提高,從單純的記憶拉高至了解、應用、分析、評鑑甚至是創造,但在拉高的同時還要考量一般學生的學習狀況。盲目的拉高只會造成學生面對成績後哀鴻遍野(回家會被打...),批評聲浪接踵而至(好多課外題、太難了...),學校電話響不停(老師教學成效太低'、題目有問題),這簡直是自找麻煩!

        曾有位前輩分享他的經驗,月考卷絕對不能出太難,因為家長只看月考成績,如果真想了解學生的能力,就利用平常考試。其實我也很認同這樣的概念,但我心裡的那一關就是過不了。對我來說,期考是正式考試,既然正式就不能隨便,如果期考放水了,平常考再怎麼要求也沒有用,因為學生也只看期考成績。而我不是想為難學生,而是不希望學生只重視答案,在教學上我們努力設計課程、創新教學、引導學習、建立鷹架,但學生上課卻只想知道結果,下課後也只記得安親班或自修給的答案,思考的過程呢?不關心!做實驗的能力呢?不重要!這樣的現場作為國小老師的我真的很心痛。當然還是有喜歡思考、願意學習的學生,所以我們當然要鼓勵這些學生,他們不見得成績最好,但絕對不能因為少背就考低分,至少在我出的考卷下,我想要拉近兩者的差距。

(考卷內容的分享只能等本校考完試再說囉~~)

文章標籤

natur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配合五下自然與生活科技康軒版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質」設計了兩堂課的課程

原本的課本內的教學目的只是要讓學生了解溶解在水中的食鹽可以取回

但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的先備概念多有落差

所以結合舊有概念(該學習的)連結新概念,重新整理出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

文章標籤

natur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