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植物一直是我又愛又恨的一個單元,一則因為自己每次種植植物,植物都很短命(我不是故意的),另一則是從以前對於植物的世界就一直存在著一份想一探究竟的想法,所以大學時還特別選修植物分類學,但腦中記憶體好像中毒似的,每每自動刪除。

      五上第二個單元植物世界,介紹了植物其中包含兩個實驗,其一是植物的根部吸水實驗,這原本是一個很簡單的實驗,將完整的植物(包含根莖葉)將根部放入紅墨水中,過一段時間,觀察植物吸水的部位,但這次的實驗效果卻非常的不明顯,我把從學校校園中連根拔出的空心菜洗淨後,立即放入紅墨水中,過了一個星期莖和葉完全沒有變紅,反倒是空心菜長出嫩葉,心想或許紅墨水太淡於是又加入一些紅色素,又過了一個星期情況依舊,空心菜不斷成長,紅墨水逐漸消失,就是不見莖與葉變紅,身為老師當然不能這樣就被打敗了,實驗精神一定要有的,是根部土壤沒洗乾淨還是根部已經被紅色素阻塞了呢?如果阻塞空心菜應該會枯萎,但他的生命力卻不減反增,但無論如何,我決定重新來過一次,將整株的空心菜再沖洗一次,另外調配一杯紅墨水,因有課程壓力所以另外做了一組地瓜葉增加成功機率。第三個星期到了,空心菜持續長出嫩葉向上發展,水杯裡的水蒸散、蒸發掉了一大半,空心菜的莖和葉仍無動於衷,地瓜葉有了些微的顏色變化,我想我和他注定無緣~

      除了植物根部吸水實驗的不順利,這單元的上課過程也一度讓我很灰心,因為這個單元和前一個單元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主題,於是上課前就先和學生說明上課的方式會有所不同,植物世界千奇百怪,我會以課本提過的知識為主,輔以補充資料(圖片、網頁或影片)加廣大家對植物的認識。然而幾次課程下來之後,卻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薄弱,基本的課程內容也無法跟上,連翻課本找答案寫習作,完成率也偏低,這一點讓我陷入苦思。

      就在這個時間點,參與的教師團隊決定共讀「學習的革命」一書,書中提及現代的學生有越來越高的比例從學習中逃走,我們應該將學習的主導權回歸學生,教學不是單純的教,而是學生要主動的學,這一點提醒了我。為了引導學生建構知識,我習慣建立許多鷹架,課程中藉由不斷拋出的問句試圖引導學生到我想要他們去的地方,可是我卻忽略了學生本身的主動性,而這次的課程主要是介紹植物器官的功能及繁殖方式,大多數的學生其實無須過多的引導即可閱讀課本而獲得知識,因此課程越進行越是發現學生的心不在焉。為此,我改變了教學策略,既然課本知識有限,植物的世界無窮,何不讓學生主動認識其他植物呢?著手設計了一張簡單的學習單,3人一組,全班帶至圖書館,每組查詢一株喜歡或想認識的植物,藉由完成學習單的方式,讓學生動手翻閱那有著美麗圖片及完整說明的圖書,希望藉由這些圖文並茂的書籍引出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藉由小組方式讓彼此互相協助,減少壓力,增加學習發展。

小組活動1小組活動2

       5個班級嘗試下來,每個班級都有少數組別無法共同合作,亦有溝通良好合力完成的組別,但沒有關係,這個教學計畫還沒有結束,這些班級也還會繼續在我的魔掌之下一兩年,我相信習慣是養成的,學習是累積的,學生會改變的。

學習單展示2學習單展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植物 教學省思
    全站熱搜

    nature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